新闻动态
“流浪”宇航员返地球,意外加班286天,工资怎么算?
你说这俩宇航员,在太空飘了快九个月才回来,落地还得坐滑板被人抬着,这画面,怎么看都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。
你说他们是英雄吧,那肯定是,毕竟能在太空待这么久,一般人早吓尿了。
但要说这事儿完美收官,那也未必,毕竟这“星际客机”的故障,直接把人家俩人的计划全打乱了。
原本8天的“太空旅行”,愣是变成了286天的“流浪记”。这事儿,你说谁能想到?
这事儿吧,表面上看是波音的“星际客机”拉胯,推进器出问题,氦气还漏气,各种幺蛾子,硬是把两位宇航员给“扣”在了太空。
但往深里想想,这背后,是不是也有点“资本博弈”的味道?
里也说了,接回来的费用,可能比“殉职赔偿”还高。
这话听着刺耳,但细思恐极。
你说,这宇航员也是人,也上有老下有小,谁愿意没事儿在太空飘这么久?
虽说NASA管吃管住,一天还给4美元的“杂费”,但那点钱,在北京三里屯估计连杯咖啡都买不起。
这4美元,与其说是杂费,不如说是象征性的安慰。
有人说了,宇航员是为人类探索宇宙做贡献,不能光想着钱。
这话没错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人家也是人,也要养家糊口。
你让人家在太空多待了278天,一句“为人类做贡献”就完事儿了?
当然,NASA也确实给工资,一年15.2万美元,听着不少,但你想想,人家冒着生命危险,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工作,还要忍受孤独和与世隔绝,这钱,真不算多。
而且,这工资是按年算的,不是按“加班”算的。
前宇航员科尔曼说了,没加班费,只有一点点补助。
这“一点点补助”,估计也就够买几罐太空冰淇淋吧。
这事儿,让我想起了那些996的程序员,天天加班到深夜,头发都掉光了,老板一句“奋斗逼”,就把你打发了。
你说,这公平吗?
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技术故障时,是否忽略了商业航天竞争加剧带来的安全隐患?
SpaceX的崛起,让波音感受到了压力。
为了尽快推出“星际客机”,是不是有可能在某些环节上有所疏忽?
话说回来,这俩宇航员也真是不容易。
特别是那位印度裔女宇航员威廉姆斯,59岁了,还在太空跑马拉松,做铁人三项,简直是“太空铁娘子”。
她一天能看16次日落,这经历,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。
但话说回来,这经历,真不是谁都想要的。
仅从身体恢复时间来看,威廉姆斯就需要至少六个星期才能恢复行走能力,考虑到她的年龄和滞留时间,恢复时间可能还会更长。
这286天,对她的身体和精神,都是巨大的考验。
所以啊,我觉得,NASA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,给人家俩发点“精神损失费”?
毕竟,这“流浪”太空的经历,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。
最后,我想说,向这两位宇航员致敬!
他们是英雄,也是普通人。
希望他们早日康复,好好享受地球上的阳光和空气。
也希望波音能认真反思,别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。
毕竟,人命关天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